好氧池和厌氧池的功能和作用

好氧池的功能作用

       好氧池的主要功能是在充分曝气和供氧的条件下,通过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吸附、氧化和还原过程,将复杂的高分子有机物氧化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,达到废水净化的目的。 

1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通风量,通过控制各阀门来调整进风口。

2、曝气池应通过调整污泥负荷、污泥寿命或污泥浓度进行过程控制。

3、曝气池/放空罐出口溶解氧必须为2mg/l。

4、定期观察活性污泥的生物相、上体透明度、污泥颜色、状态、气味等,并定期测试和计算反映污泥特性的相关项目。

5、对于因曝气池水温、水质或运行方式变化引起的沉淀池污泥膨胀、污泥上浮等异常现象,分析原因,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系统运行条件,并采取相应措施恢复正常。

6、当曝气池水温较低时,应采取适当措施延长曝气时间、增加污泥浓度、延长污泥寿命或其他方法,以确保净化效果。曝气池水温不高于38℃。如果过高,在加水前会采取冷却措施!

7、曝气池产生泡沫和杂物时,应根据泡沫的颜色分析原因,并采取相应措施恢复正常。必要时启动消泡水泵,喷洒消泡剂。

8、根据污泥情况向生化池中添加营养物质。一般情况下,按BOD5:n:p=100:5:1的比例添加营养素。氮源为尿素,磷源为磷酸二氢钾。

9、避免气水界面生物膜过厚、结块:检查日用曝气池表面的气泡当过多的大气泡覆盖池表面时,可通过增加风机的曝气量来清洗气泡,以减少气泡体积,增加气泡数量;当增氧效果不佳时,应先停止增氧,等待池内气泡生物膜下厌氧发酵,然后突然增氧撒砂。

10、剩余污泥及时清除:接触氧化池中悬浮的“活性污泥”主要来自掉落和老化的生物膜,预处理阶段未完全分离的悬浮固体也是原因之一。小而可溶的游离菌可随出水流出,而吸附大量砂杂质的散生菌比例较大,很难随出水沉积在池底。如果这些散装细菌没有及时从罐中排出,它们会逐渐氧化,这将增加处理系统的负荷。一些代谢物是不可生物降解的成分,会增加出水的COD,从而影响处理效果。此外,池底污泥过多也会导致曝气器堵塞。为了避免这种情况,我们应该定期检查氧化池底部是否有污泥堆积,以及池中悬浮固体的浓度是否过高。一旦确定池底有黑臭污泥堆积或悬浮物浓度过高,应及时利用氧化池污泥去除系统进行排泥。此时可采用曝气排泥的方式,污泥经曝气松动后可排至池底。

11、保持高位DO对所建生物膜系统运行数据的回归分析表明,当曝气氧化池中溶解氧(do)水平低于2mg/l时,处理效率显著下降,即生物膜系统中的do值需要比浮式活性污泥系统中的do值得到更好的控制。Do通常应在3-4mg/l左右检查曝气池。

12、日常监测每天对曝气池进行一次取样检查,并及时返回试验结果。

 

厌氧池的功能作用

       厌氧处理是利用厌氧细菌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,通常需要很长时间。厌氧过程可分为水解阶段、酸化阶段和甲烷化阶段。

1、废水进入调节池厌氧池前,必须检查pH值,正常水可在7-9范围内进入厌氧池。厌氧池运行过程中,如果pH值小于7.0,关闭厌氧池进水阀,打开调节池进水阀至污泥消化池,回流厌氧进水,然后加碱中和;如果pH值大于9,缓慢添加盐酸进行调整。

2、进水COD应控制在10000mg/l以下。

3、正常进水10分钟后观察厌氧池出水如果排气水中没有严重的泥浆,它将正常工作;如果排气水泥泞严重,则向下转动进气门,直到排气水没有泥泞严重为止;如果调节进水阀不能阻止出水输送污泥,则在正常进水前,应打开厌氧池底部的污泥排放阀并正确排放2~3分钟。出水10分钟后,用pH试纸检测厌氧出水的pH值,检查厌氧出水是否正常(正常值为pH:6.8~8)。如果出水pH值异常,请正确减少厌氧池中的进水。如果四小时后pH值仍未恢复,请报告班长或主管,要求停止厌氧进水。进水口停止后,每4小时打开阀门取一次水样。恢复正常pH值后,水将正常流动。

4、厌氧池COD值每天检测一次,早班每天测量COD值完工后,将COD与前五天的COD进行比较。如果出现偏差,应及时通知主管进行操作指导。

5、污泥每次排放污泥时,必须首先观察控制箱的水位。当水位在1.5m以上时,才能排放污泥。如果水位低于1.5m,则污泥排放延迟。必须每周对厌氧池进行泥浆检测,以确定水位。对于附着的污泥,可使用沉淀池的二次水管进行冲洗,直至其干净为止;在公司档案中记录污泥排放情况,并通知值班人员避免重复排放污泥。

6、交接班中,操作人员必须逐个检查厌氧池的每条进水管,观察进水管是否堵塞,并加强对堵塞物的清理和疏通。

7、加强对厌氧池尾气连接风机的巡检,确保通风畅通。

8、检查厌氧池内温度,保持在30℃左右,做好秋冬保温加热工作。

9、每天送样检测。如果出现异常结果,请立即向治疗主管报告。

 

 

    Scroll to Top